爆竹声声欢笑起。除夕这天,殷大伯领着秀一准备祭祀,殷大娘和知初准备年夜饭,秀田秀水负责打下手和玩儿。一家人欢欢笑笑的忙碌中,辞旧迎新,守岁纳福。
白天笑闹中吃着知初准备的各色美食小点心,让一家人赞叹不已。
晚上守岁,一家人围坐着点心干果,喝着清茶,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。知初怀里抱着跟她腻腻歪歪的秀水,看着黑色的夜空爆竹不断,生生炸裂了过去和将来,散发出的五光十色光影,也斑驳映射了知初纷乱的记忆。
这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年,对于知初来说这一年经历的太多。子夜过后,孩子们给殷大伯殷大娘早早拜年,她居然也收到了一个红包!
殷大娘宽厚的笑容里,带着对孩子一样的温暖。抱着秀水回到屋里,她一个人躲进被窝里,今年的事情,一幕幕不断闪现。还好,都过去了!
此刻,她特别想知道父母在做什么?有没有很想念在远方的自己?偶尔,脑子里也会浮现,远在京城的他又在做什么?但是一切,无论什么,无论怎样,都在新年的欢乐里,悄悄的变成了过往。
新年的几天清闲以后,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。绝大多数人的一生,几乎都是在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相似的事情。
寒来暑往,鸿雁传书,知初跟父母的书信往来中,讲述着各自的生活变化。知初成为夫子这件事,得到了父亲的肯定。同时,父亲根据知初信里的讲述,也提点知初,教授别人也要注重规劝自己,对于秀水的教育和对于同年级学生的教育,知识传授上要平等,但是对人的分寸要各不相同。
春去秋来,父亲母亲也有很大的改变。母亲不断叮嘱知初与殷家人相处的细微之处,同时她的信上少了忧愁,更多的是淡然喜悦。当然,重要的是,父母现在身边又有了小弟弟的陪伴,也不至于孤单。
这个弟弟比知初小了太多。当初父母确定孩子的名字为“知本”以后,曾在信上说道:这一世,父母相伴毕竟有限。现在有此子代知初承欢膝下,待日后父母百年,人世间仍有一血脉亲人,即便千里万里也会在血缘上与你相伴。另,人之初性本善,世间多困苦,希望两个孩子终此一生,心底长存善念。随信附上弟弟画像一副,圆圆滚滚的小家伙流着口水,十分生动有趣。
两年倏忽而过,殷家的稻谷收了四茬,秀水的裙子换了八款,殷大娘除了秀一小姑姑总是回家不高兴以外变得更年轻了,秀田的鞋子也穿坏了几双。而知初的学堂里,学生越来越多了。
有新来的蒙童小豆丁,启智班由一个变成了两个,启蒙班新来的学生又组成了一个六人的班级。
也有原本和秀一一起,本来说好到十二岁就离开的同窗,今年因为要准备参加童生春闱,也去别的学馆试了一段时间,觉得还是知初讲得好,又陆续跑回来的三个,还有一个是从启智班升上去的。
也就是知初来到这里过了三个春节的春天,这个小小的殷家村学馆,算上秀一,有五个学生准备春闱。尽管跑回来的同窗,也曾悄悄的说过,周围的大学馆里,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学馆,就算他们去试读的时候说起,也没有人相信知初讲的很好这件事。
无论外界怎么评论知初,知初的信誉到是越来越好。新年的时候,村长到家里喝酒,顺便把今年春闱确定下来的消息告诉知初。因为三年前县老爷赶上调任,所以那一届的童生考试便没有受到重视。但是今年不同,这是新的县太爷主持的第一届考试,县里非常重视。
知初顿时觉得压力很大。虽然父亲很早就提醒自己,要认真研读前任夫子留下的关于春闱秋闱的材料,从中寻找近几年的出题趋势,知初也确认过考试的范围,但是她对于书本的理解自认为没问题,毕竟没有参加过考试,所以年后的知初,越发的焦躁。
知初的焦虑十分严重,五个人的前程托付在自己的手中,这是一个关于学子人生前程的信任,尤其是面对去而复返的三个人,知初越发的压力难当。
学子们年纪尚小,不知一次考试对日后人生影响的重要。但是知初经常听到父亲或者家里的哥哥们讲起科考的诸多事项。头一项便是“童生不易秀才难”,也就是说童生春闱这是科举第一关,这一步迈出去了,一个学子的科举人生才正式开始,可是往往很多人终其一生这第一步都没有迈出去。
如果童生测试过了,便是准备举人考试,考试通过者称为秀才,享受皇粮待遇,遇官可不跪,这是对读书人的礼遇。但是童生变秀才的路上,才是真正严酷的开始。严苛的考试,庞杂的书籍,没有优秀的夫子指导,多少读书人努力一辈子,都是童生而非秀才?
愁眉紧锁的知初,让殷大娘等人非常担心,但是这件事,他们也帮不上什么。不过,随时和知初在一起的秀一,非常清楚知初这样的原因,因此,第一次,在知初写给父亲的信件里,加入了一张新的纸张,这张纸上,是年少的秀一除了年节拜寿以外,第一次正式用书信拜会并请教自己的岳父大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