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最终只录取四十五名,实际参与考试的却有一百二十八人。除京中本地三十二人,另九十六人又各自带着几名仆从。</p>
这些人在京中有亲友的便住宿于亲友家中,没有的则留在驿站中。</p>
这百多人聚集在京中,或宴请四方,满座高朋;曲水流觞,高谈论阔,好不热闹。</p>
李俭对此略有耳闻。</p>
他知道作为男二,顾瑾一直是这些人中最为出挑的存在,却也期望能再多出几个人才,先把朝中空缺补上再说。</p>
这些才子们聚在一起,多办几场诗会,有才能者自能脱颖而出。</p>
这个时候,三公也呈上各自锦帛,上面写着的便是他们想出的考题。</p>
李俭认真翻阅。</p>
顾相出的题是:“秦皇以独断而克,虞君以独断而亡;齐桓任管仲而霸,燕哙任子之而败,事同而功异,何也?”【1】</p>
这道题翻译过来便是:秦始皇嬴政独断专行,灭六国统一天下,虞国国君却因不听劝阻借道晋献公灭虢,最终亡国;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春秋,燕王哙任用子之而导致燕国大乱,一样的方法而结果不同,为什么呢?”</p>
霍大将军出的题与兵马有关:“前朝以来兵制,以今日情势证之欤。”【2】</p>
与顾相相同,也是一道申论题,查的是考生的兵法与对局势的敏锐程度。</p>
至于御史大夫,取题居然为:“主圣臣贤”。【3】</p>
想来是要考生写诗赞美圣主。</p>
李俭满头黑线。</p>
穿越至今见过拍马屁的,倒还没见过拍的这么明显的,李俭尴尬得头皮都要炸开,不由就想让洛御史大夫将这题换了。</p>
还是洛清卓拦住了他:“倒也并非如此。”</p>
李俭带了点疑惑道:“先生何处此言?”</p>
洛清卓便解释了这道题的用意:</p>
李俭初登基,因为狗皇帝在当皇子时毫无根基,因此朝中官吏对当今天子的认同感不强。这道题目借由夸赞天子圣明群臣贤明,号召群臣以表忠心,利于李俭往后治世。</p>
李俭恍然大悟。</p>
虽然要让一百多个才子对他吹彩虹屁的耻度有些高,但再看此题,也不至于犯尴尬癌了。</p>
集齐三份锦帛后,李俭也将写着自己考题的锦帛封存起来,一同置于太和殿中。</p>
直至考试前一日,再命尚书将考题送去文渊阁,使中书令及其麾下抄誉至考卷上,翌日考试前送去考棚。</p>
一切似乎皆已准备就绪。</p>
八月十三,又至朝会日。</p>
因为科举在即,今日朝会一大重点便是此事。</p>
李俭依次确认过考试的相关流程,号棚、衣物、吃食等安全,就准备下朝了。然而就在此时,太常忽然朗声道:“陛下,臣有要事启奏!”</p>
李俭起身的动作停下了:“爱卿有何要事?”</p>
太常朗声道:“陛下,臣要参洛御史大夫一本!”</p>
此言一出,满庭皆惊。</p>
众人纷纷侧目,尤其是洛御史大夫,紧皱着眉头狠狠盯着太常。</p>
这岂非正是电视剧里的官吏相互攻讦之景?</p>
李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真实的场景,不由用吃瓜的语气道:“太常为何要参洛御史大夫?”</p>
太常道:“洛氏门庭败坏,其一皇后目无礼法,竟唆使陛下每日卯时起于宫中来回奔走;其二洛氏另一名哥儿洛清涵,与人私奔触犯礼教,罔顾三纲五常!此二者乃洛逸之治家不严、无能失德之罪,故臣以为洛逸之不配继续为御史大夫,监察百官!”</p>
满庭哗然。</p>
吃瓜吃到自己头上,这瓜顿时就不香了。李俭迎着众人意味深长的眼神,笑容渐渐消失。</p><div class="bt-tjbk">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