监廷司天牢走水一事, 魏央夫妇与其说是早有预料, 不如说此事便是他们一手促成。
自天牢回府的那日之后,魏央探视贺同章的消息无胫而行, 谢欢肆无忌惮地压着圣旨不宣, 太后整日惴惴不安。
满朝文武, 人尽皆知,贺同章即将大赦。
太后暗中施压, 谢欢顶着重压一而再,再而三地违逆臣意,双方僵持不下,形势一触即发。
似有大怒将至。
然而, 魏央与白问月却终日躲在府中,先因分房闹气, 后又在围棋上暗暗较劲。
对朝中的剑拔弩张置若罔闻。
视若无睹。
这一耽搁, 便是八日。
这八日里,
白问月与魏央因四劫连环共和了三十三局棋;
墨书从廊平返身, 带回了林双玉;
太后三番四次暗下指使朝中重臣想方设法与谢欢施压。
谢欢又干脆借故称病,躲了四日的早朝不敢露面。
然而,
汹涌流动地过了整整八日。
镇国将军府却未有任何动作,这二人大门都不曾踏出过一步,更别提欲出手相救贺大人的事情了。
魏央与白问月气定神闲地坐在府中下棋解闷,为的便是看谁先坐不住, 自乱阵脚。
贺同章,他们自然是要救的。
然而却并非众人所想的那般, 先由魏央出面揭开真相,再借将军府之权免了贺大人的罪。
如何能不动任何声色,让贺同章安然身退。
这正是白问月要算计的。
她料定这其中,最先耐不住的煎熬,必定是太后与段丞相府。
谢欢是何其精明?
他既认定魏央早晚会掺和进来,心中便会有一万种将圣旨压下去的法子。
而太后,她一心想置贺同章于死地,却碍于魏央已然出面,无法再主动下懿旨去定贺同章的死罪。
不得不陷进了十分被动的境地。
碍于魏央的情面,太后明面上自然是不好强下旨。
可却无人说,
这暗地里不能动些手脚。
太后听闻,因魏央的吩咐,贺同章得幸换了一处通风的牢房。
不但卸了一身镣铐,连带着监牢的规格也从铁牢里换去了木牢中。
这木质的牢房,满地草席,宽敞通风,地理尤其干燥。
她便立刻想到,
若是稍有不慎,恐发生走水灾祸。
只是,交给谁去做才能万无一失,神不知鬼不觉呢?
太后敲着木鱼,口中诵着地藏经,
纵观满朝文武,这还剩下,
真正一心想要同章死的人,只有掌理大权的段升一人而已。
段升是自林承请辞后,被谢宁渊一手提拔上来的。
他位居丞相一职,身为一朝太宰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手中所握政权仅次于皇帝。
当年,谢宁渊死后,若非是段升一心向她靠拢,再三言表衷心。
他的丞相之职断然不会做的如此稳当。
段升确也有些才干,这些年来倒也不乏有些功绩。
既然他恨贺同章如此,事情交于他办,也能了他一桩心怨。
只等案件一过,想处由头,给他那个女儿再指一处婚罢。
也不枉他尽心效力多年。
心中打定了主意,眼睫抖动,睁开了眼睛。
方公公眼疾手快,连忙上前将太后搀扶了起来。
只听太后风轻云淡地吩咐道:
“多日不见,宣段丞相进躺宫吧。”
太后的旨意火急火燎地送到丞相府。
段升接到口谕,马不停蹄赶到了太宜宫,面见太后。
他早已等候多时。
谢欢任意妄为,太后久不作声,这贺同章的生死定论,让他心急火燎了多日。
终于。
等来了太后的宣召。
金碧辉煌,琉璃黄瓦的太宜宫里,
太后对他道:
“这廷尉院群龙无首,还要劳烦段丞相多操劳些。”
段升俯身连称自是应该。
话机一转,似是不经意间闲聊,太后又嘱咐了两句:“近日天渐渐转热,监廷司有些地处干燥多草。
该是当心走水。”
话说的滴水不露,仿佛随口一提。
段升随即心领神会,深深弓腰:
“臣遵旨。”
晚风渔火,无限绵愁。
白问月、魏央、林双玉三人正坐于将军府说起生死往事。
段升自太宜宫中返身,到了酉时。
这牢房便走了水。
木牢干燥,柴草满地,火势走的迅猛。
因无人监守,等察觉到火势时,已经烧了有半柱香的时间。
而段升令人去扑火,更是已经过去了快有三刻。
最后再加上半个时辰的扑救时间。
等到控制下火情,这监廷司的木牢,已经烧了大半。
损失惨重。
数百根黄梨木柱,烧的灰黑难辨。
贺同章所住的牢房尤甚。